本站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指示要求,我校持续探索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新路径,总结提炼出抓牢1个制度、盯紧2个重点、抓好3个提醒到位的“123监督工作法”,打造会监督、敢监督、善监督纪检干部队伍,构建起覆盖面广、程序严密、重点突出、警示有力的监督工作格局。
抓牢1个制度,监督聚焦权利规范运行。以防范程序性风险为目标,日常监督用好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刚性作用。一是监督聚焦制度执行力,把工作开展有没有制度依据、制度规定是否落实到位作为监督检查着力点,着力纠正有章不循、有规不依等现象,推进落实制度规定、规范工作流程,防范程序性风险;二是监督聚焦解决制度性漏洞、机制性梗阻,通过监督准确发现制度漏洞、风险问题,倒逼完善重点领域规章制度,理顺内部控制工作机制,将监督力转化为制度执行力,将制度效力转换为治理效能。
紧盯2个重点,监督聚焦“靶心”——“重点事”“重点人”。以防范廉洁风险为目标,全面梳理监察对象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突出从问题线索中发现背后隐藏的廉洁问题,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定期查摆廉政风险事项,找准关键环节和责任岗位,从防范程序性风险和廉洁风险两个层面设计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廉政风险事项监督管理一览表”,将“重点事”“重点人”摆上桌面,将廉政风险管控措施融入业务工作。紧盯“重点事”,聚焦“三重一大”、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事项,围绕议事决策、干部人才、教科研、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招标采购、基建维修、合作办学等重点事项,将监督嵌入事前酝酿、事中执行和事后问效的全过程,综合运用专项督查、抽查检查、平时观察、谈心谈话、受理信访举报、处置问题线索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紧盯“重点人”,强化对领导班子成员、重点岗位人员等监察对象权利运行的监督。结合监察对象的职责,准确把握岗位风险点,重点监督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履职用权等情况,通过民主生活会、日常谈心谈话,常咬耳朵、常扯袖子,推进领导干部落实议事决策程序,防止“一言堂”;对会计、出纳、采购、资产、基建修缮等重点岗位人员,加强制度约束、工作过程监管和部门内部轮岗,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等,达到“关口”前移、防微杜渐的目的。
抓好3个提醒到位,监督提醒聚焦三个层面。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为目标,加强法纪教育和警示提醒。一是抓监察对象,做好常态化的教育提醒。下好“先手棋”,打出“组合拳”,通过谈话提醒、“滴灌式”警示提醒、发放《廉洁自律提示卡》等方式,教育提醒监督对象进一步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强化务实清廉政治本色。二是抓个别人,做好针对性的谈话提醒。持续开展访谈摸排,及时发现风险隐患,聚焦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隐蔽性现象,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做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干部职工思想滑坡、行为失范、误入歧途。三是抓全体教职工,开展普遍性的教育提醒。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和重要工作关口等关键时间节点,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通过关键时间节点提示提醒、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警示案例、举办法纪讲座、开展法纪知识学习测试等,划定纪律“红线”,释放执纪必严信号。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围绕“三不腐”一体建设,系统谋划、同向发力,守正创新,不断丰富“123监督工作法”的内涵外延,延伸监督触角,提升精准监督能力,织牢织密日常监督网。(通讯员、撰稿:单晓萍 审核:毛美华 梁倩 值班审核:成雪)